山東省高密市松興屯村黨支部書記,高密市麗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林收,2011年5月毅然回到村里,帶領群眾創業致富奔小康。10年來,徐林收搶抓鄉村振興機遇,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持續不懈的創業奮斗,建成了大棚園區、新村家園、校園和公園,實現了土地全部流轉、大棚全面覆蓋、戶戶住上新樓房“三個百分百”,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.5萬元,松興屯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、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、國家級鄉村治理示范村;徐林收被評為“全國勞動模范”“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”“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。
![]()
產業振興帶民富
松興屯村位于高密市西部,距縣城23公里。10年之前,這里主要種植小麥、玉米等糧食作物,群眾雖然溫飽不愁,但致富很難。
習近平總書記說:“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”。為了讓鄉親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,徐林收帶領黨員群眾到壽光、浙江等地考察,最終確定發展鮮食葡萄產業。但發展葡萄產業,需要土地成方連片,將群眾手里的土地集中起來,這可是個大難題。
剛開始流轉土地時,有將近一半的農戶不同意,說,“把地交出去,俺靠啥吃飯?”“除了麥子、玉米,不會種別的,萬一種折本算誰的?”面對這些疑問,徐林收和村里的干部一起,天天往農戶炕頭上坐,他還從公司提了100萬現金放到村里,說“誰先流轉土地、就先給誰錢。”最終,老百姓被村干部的執著和誠意打動了,紛紛流轉了土地。
徐林收積極探索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創辦了麗珠源合作社,對全村1600畝土地進行了整建制流轉,建起了900畝鮮食葡萄大棚、700畝高溫果蔬大棚。2018年,松興屯村的葡萄走進了釣魚臺國賓館。通過發展大棚產業,全村271戶群眾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。
2018年,嚴重的旱情直接影響了大棚基地的種植效益。松興屯實施了15公里長的濰河引水地下工程,徐林收和村里的干部一直靠在工地上,關鍵時候經常打通宵,就這樣,連續奮戰2個月,工程竣工通水,大家伙再也不用為水源發愁了。
2019年,松興屯村借力“一帶一路”機遇,與荷蘭公司合作,流轉了外村的600畝土地,建設了中荷高端果品示范園,帶動周邊村共同致富。
2020年,面對疫情影響、洪澇災害、大棚倒塌、苗木受損、經濟下滑,徐林收帶領松興屯的黨員隊伍迎難而上,重建了53座全鋼架模式冬暖大棚,引進最先進的陽光玫瑰、蜜麗葡萄新品種,實現松興屯產業二次振興。這一年,松興屯承辦了濰坊市第三屆“中國農民豐收節”,大力推廣直播帶貨模式,帶動“農文旅”融合發展。
![]()
生態振興家園美
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。2014年,松興屯實施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程,多方籌資1.2億元,建設了由248棟二層小樓和6棟多層樓房組成的松興屯新村,完全達到了城市小區的標準。
新村建好了,如何讓群眾搬進去、住得好?徐林收和村干部費了一番腦子。他們創新實施了“三變”工作法,就是“變隨意為依法、變命令為民主、變封閉為公開”,讓“群眾的事由群眾說了算”。先給老百姓建好安置的聯排別墅,水電氣暖一應俱全,可以拎包入住。愿意搬的,就搬;不愿意搬的,就在老村居住。他們規定,所有房源、房號、選房程序全部公示,一套都不留,黨員、干部最后選。到2015年11月29日,全村實現了100%住上樓房。
文化振興氣象新
這些年來,松興屯黨支部帶領群眾既鼓口袋,又富腦袋,還要好鄉風。多方籌資3000多萬元,建成了集幼兒園與小學一體的省級規范化學校,建起了鄉村大舞臺、文化禮堂、鄉村振興學院,每年舉辦大型文藝晚會10余場。
2021年,松興屯黨支部被評為“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。他們聯合央視《越戰越勇》欄目組,舉辦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大型文藝晚會,讓全村老百姓都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。
徐林收表示,要帶領群眾創業致富奔小康,必須拿出“三不”的勁頭,就是不怕吃苦、不怕吃虧、不怕吃氣。這“三不”的源頭是不忘初心。初心就是忠心,黨叫干啥就干啥;初心就是民心,群眾盼啥就干啥;初心就是恒心,一張藍圖畫到底。松興屯黨支部將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,創新創業,埋頭苦干,勇毅前行,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范區,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信息來源: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